与我共游奇幻国度——《魔戒》赏析(上)


载2017年5月29日“怜恤”微信公众号

前言

是不是只有严肃的教义宣讲或布道查经,才能领人认识耶稣?答案是“不”。《马可福音》4章2-3节说:“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在教训之间,对他们说:‘你们听啊……’”。用比喻、故事、文学、艺术、戏剧等来传达“大道理”,是古今中外皆有的“文以载道”的传统。

自19世纪德国自由主义神学开始肆虐欧洲,神学界停止传扬真理的现象发生以来,神就使用一些英语文学家,用他们的创作阻挡着破坏性神学思潮的泛滥。G. K. 切斯特顿(Gilbert Keith Chesterton)、乔治·麦克唐纳(George MacDonald)、J. R. R. 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C. S. 路易斯(Clive Staple Lewis)、D. L.赛耶斯(Dorothy Leigh Sayers)、查尔斯·威廉姆斯(Charles Williams)、W. H. 奥登(Wystan Hugh Auden)、T. S.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就是这批文学使徒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与您共同欣赏英国天主教文学家托尔金(1892-1973)的代表作《魔戒》(又译《魔界之主》,同名电影中译为《指环王》)及其前传《霍比特人》(又译《哈比人》)。这是作者任想象力驰骋于神奇幻想之国度,用笔将真理打入远离基督之人心中的力作。

霍比特人

我们先从《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前传《霍比特人》(The Hobbit)谈起。

霍比特人是作者托尔金虚构出来的一种生物,长相、心智与人类相同,只是身材减半。他们大方幽默、勤劳和蔼、善良快乐;精于园艺、农事、装潢;安于烟斗、友谊、社交;乐于饮食、故事、诗歌。最好一天吃六顿饭,生活中尽量不要有冒险和意外。当然,他们也会英勇无惧地为正义、和平、友谊而战。

托尔金把霍比特人描述为接近现实的理想人类。希腊英雄太悲剧了;儒家忧患意识太沉重了(自己少食人间烟火,也不喜欢别人多食;要人希贤、希圣、希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霍比特人的生活方式自由合群,快乐祥和,令人向往。

不速之客

有个聪明乐天的霍比特人,名叫比尔博·巴金斯,是邦果·巴金斯和贝拉多娜·图克之子。他外祖父老图克的叔公班多布拉斯(绰号吼牛),曾在战争中一棍子敲掉了半兽人国王高尔夫酋的脑袋,头颅在空中飞了一百码,最后落入兔子洞。吼牛不仅以这种方式赢得了战斗,还捎带着发明了高尔夫球游戏(书中众多冷笑话之一)。

有一天,老图克的朋友——巫师甘道夫突然造访比尔博,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甘道夫是智者良师,当矮人们打算从恶龙史矛革手中夺回本属他们的财宝时,他来邀请比尔博与他们同行。但比尔博对自己安适的生活甚是满意,根本无意参与冒险行动。第二天,13名矮人亲自来到比尔博的家中,唱出生动的叙述诗,改变了他的心意。

诗歌说,多年前,矮人们辛苦打造出来的金银珠宝,被恶龙夺走,矮人死伤惨重。因此,哪怕翻山越岭,腾云驾雾,就算历经沧桑,也要誓夺宝归。诗歌激发了比尔博对美好事物的憧憬:那些由汗水、智慧、魔法制成的精品、矮人居住的神秘岩洞、古老的崇山峻岭、壮丽的松涛飞瀑,激发了他体内图克家族特有的冒险精神。

不过,他还是和自己体内安逸的巴金斯家族基因做了激烈的斗争以后,才最终决定加入夺宝行动的。虽然此前的比尔博宁愿泡老人茶、吃烤蛋糕,但现在,他上路了。

偶获魔戒

即便有甘道夫的大力推荐,矮人们开始也没把比尔博放在眼里。后来则慢慢发现,正因为有他,大家才总能逢凶化吉、绝处得生。他们不得不越来越佩服这小个子。

在逃避半兽人追杀的时候,比尔博不幸跌入黑暗中,一头撞上坚硬的岩石,失去了知觉。醒来以后,他在隧道中摸到了一枚戒指(此戒在前传中份量不重,以后才会知道它是多么可怕),想也没想就装进了口袋中。

比尔博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来到了咕噜的地盘。这个卑鄙龌龊的怪物因为当时肚子不饿,就提议比赛猜谜。如果比尔博赢了,咕噜要带他出去,如果咕噜赢了,他就吃掉比尔博。精彩、有趣、紧张的猜谜结果是比尔博险胜,咕噜猜不出比尔博的最后一谜——“我口袋里有什么?”他不知道,答案是那个戒指!

咕噜不情愿履约,却想戴上他的戒指抓到比尔博吃掉,但他发现戒指不见了。后来咕噜终于明白,他视为宝贝的戒指在比尔博手中;而比尔博无意间也发现,戴上戒指能隐形。

比尔博知道,自己必须要逃离这个黑暗恐怖的地方。咕噜看不到他,他很想立刻刺死坏蛋咕噜。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行,这不公平、不光明正大——因为咕噜手无寸铁,也没有公开威胁要杀死他(至少还没有付诸行动)。咕噜虽然下流,但孤单寂寞,十分可怜,比尔博对他产生了混杂着恐惧和谅解的同情心。他放过了咕噜,也与队伍成功会合。

怜悯(或怜恤),是本书和基督教的重要主题(当然也是本公号的名字),比尔博这一举动对故事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历尽艰险

夺宝队又经历了被狼群追赶、被半兽人火攻、被古怪的熊人怀疑(最终得到了热情的招待)、被毒蜘蛛擒缚、被精灵囚禁,最后终于逃到长湖镇这一人类居住地,接近了恶龙史矛革。

在描述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场面时,托尔金展现了极妙的幽默笔法。如阳光把半兽人照成石头;夺宝队两人一组求助于熊人;比尔博边唱歌边捉弄毒蜘蛛;矮人躲在酒桶中逃离木精灵等等。就连凶残的半兽人要用火置甘道夫一行于死地,也写得生动有趣。

怪物们一边往火中添加燃料,一边唱到:“五株树上有十五只鸟(昌按:指比尔博等15个人),羽毛在烈风中不停飘摇!这些可笑的小鸟连翅膀也没有!我们该拿这些可笑的小东西怎么办哟?活活烤熟,还是在锅里炖好,油炸小鸟,或煮熟趁热吃掉?”

鹰王和巨鹰们冒险救出甘道夫和矮人们,比尔博则靠侥幸抓住一个矮人的双腿才得逃离。他在空中摇晃着,觉得双臂快要断成两半,于是大声哀嚎:“我的手,我的手!”而被抓着的矮人也同样高喊:“哎呦!我的腿,我的腿!”凡此种种无一不让读者在紧张的气氛中忍俊不禁。

各样危机因着比尔博的谦逊、好运气以及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的作风,一一化解。历经艰辛的霍比特人终于来到了熟睡的恶龙面前。

深入龙穴

恶龙史矛革的肚子压在无数金银财宝上,这辉煌闪耀的诱惑完全超出了比尔博的想象。他充分体验到了矮人们的渴望,甚至忘却了史矛革那些可怕的守卫。托尔金是信仰正统的天主教徒,他不会错误地将财富、美丽视为罪恶,他对阿肯宝钻(即山之心)给予了细腻的描述:

即使在这么多的宝藏中,不,甚至在全世界中,都不可能有两枚酷似的宝石……宝石的边缘发出了七彩的虹晖,将火把的红光折射成五颜六色的幻影。最后,当他走到宝石旁的时候,他忍不住屏住了呼吸,在他脚前的宝石里面有着自己的光影;许多年前,将它从山底下挖出来的矮人精雕细琢,把这里的光芒切割成了数千平面,幻化成无数道彩虹投射出去。

圣经对神创造的奇珍异石有着同样的赞美:“地中的石头有蓝宝石,并有金沙。矿中的路鸷鸟不得知道,鹰眼也未见过。狂傲的野兽未曾行过,猛烈的狮子也未曾经过。人伸手凿开坚石,倾倒山根。在磐石中凿出水道,亲眼看见各样宝物。他封闭水不得滴流,使隐藏的物显露出来。”(伯28:6-11)

在基督教看来,金银财宝、知识学问、佳形美容并不是罪恶,对它们的妄念才是。恶在人心(骄傲、贪婪、嫉妒、自私……),不在人肉(饮食男女)。“我们不因有贪财者、饕餮者、醉酒者、淫乱者,就把金银、食物、酒和美女定罪……我们不应指责东西本身,而应指责错用它们的人。”(奥古斯丁,《论白由意志》,卷一,邪恶的问题[十五],33)

恶龙有巨大的能力占据财宝,但无丝毫智慧去欣赏享受(虽然它自称拥有无数年月的智慧和无比强大的力量);矮人有奇技淫巧,但也缺乏智慧去善用它们。驾驭财宝的智慧实在比财宝本身更珍贵,而人不认识神也断难获得真智慧。

“12然而,智慧有何处可寻?聪明之处在哪里呢?
13智慧的价值无人能知,在活人之地也无处可寻。
14深渊说:‘不在我内。’沧海说:‘不在我中。’
15智慧非用黄金可得,也不能平白银为它的价值。
16俄斐金和贵重的红玛瑙,并蓝宝石,不足与较量;
17黄金和玻璃不足与比较;精金的器皿不足与兑换。
18珊瑚、水晶都不足论;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
19古实的红璧玺不足与比较;精金也不足与较量。
20智慧从何处来呢?聪明之处在哪里呢?
21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隐藏,向空中的飞鸟掩蔽。
22灭没和死亡说:‘我们风闻其名。’
23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伯28:12-23)

当夺宝队意识到恶龙不除,财宝无法收回以后,最终接受了比尔博的提议——由他戴上魔戒,依靠戒指的隐身功能前去刺探情况。比尔博再次深入龙穴,在与史矛革抬杠斗嘴的过程中,确认了对方身上可以被攻击的破绽之处(这段描写极其精彩)。他在达到目的后一时忘形,用言语刺激了恶龙,导致恶龙根据他的声音判断出他的位置,向他喷火。比尔博险些因此丧命,这让他对自己做出了深刻的反省。

不过,残忍、暴躁、贪婪、狂妄、奸诈、吝啬、愚蠢、自私的恶龙,到底还是在这次对话过程中暴露了自己唯一的弱点(左胸上有块空隙),最终被长湖镇镇长巴德射杀。“他掘了坑,又挖深了,竟掉在自己所挖的阱里”(诗7:15);“外邦人陷在自己所掘的坑中;他们的脚在自己暗设的网罗里缠住了”(诗9:15)。

舍己成全

可惜,在恶龙死去、金银珠宝重现天日之后,恶龙受害者之间却产生了觊觎纷争。与无数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历史和故事一样——自私,让矮人王索林泯灭良心,与比尔博绝交;也让其他同盟者只注意到自己的委屈、苦难、付出及当得的补偿,罔顾情理及别人应有的份。

危机藉着两件事情得以解决。一是妖魔鬼怪联合大军要来夺宝,这使一时财迷心窍的善类(矮人、精灵、人类、未被污染的动植物)不得不舍弃成见,团结抗敌;二是比尔博发挥了霍比特人精神。

什么是霍比特人精神?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说是以善胜恶的基督精神。托尔金笔下的善类,属霍比特人的力量最小,但霍比特人比尔博最厚道、最幽默,因此得到的常常最丰富,也能成就最大的事(神乐意拣选愚拙的、软弱的、卑贱的、无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不能自夸,参林前1:27-29)。   在人人都被宝物弄迷心窍的时刻,比尔博主动放弃最珍贵的阿肯宝钻(如果要论功行赏,大多数财宝都应归他),把它送给了长湖镇镇长巴德,以促成正与矮人对峙的精灵、人类一方与矮人的和解。他夜闯精灵及人类营寨,拿出了价值连城的山之心:

精灵王早已见识过各种各样价值连城的宝物,但却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站了起来,连一板一眼的巴德都张口瞪着它——这仿佛是一颗装满了月亮光芒的圆球,被包在一个由星光所织成的网子中。“这就是索恩的家传宝钻!”比尔博说:“山之心,这也是索林朝思暮想的宝物。他看重它胜于金山银山。我把这个送给你,这会让你们在谈判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他把那颗美妙绝伦的宝石递出去,没有再留恋地多看一眼。这是局势转危为安的关键。此后善类们联手抗敌,虽死伤惨重,但终获胜利。

有容无欲

在战斗中负伤的矮人王索林,临死之前真诚忏悔并与比尔博和好。索林称赞比尔博身上有许多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参出34:29,摩西不知道自己面皮发光;恶人恰恰相反,他们自以为有许多长处,其实没有,圣经称此为自大骄傲,奥古斯丁说这是恶之华),说如果人人都像比尔博一样看重笑语和美食、轻贱黄金与白银,世界将会快乐很多。 比尔博不念旧恶(正如他不夸己功),在索林死后,他哀痛许久,并把绝大多数战利品退回——他只要拿自己负担得起的。什么是负担得起的财富?恶龙载得动千斤的金银,可是承受不起一毛钱。对于财富,它不仅取之无道,吝之不用,而且还在发现失去九牛一毛时就勃然大怒。其怒态难以形容,完全是那种钱财使用不尽的富翁,在突然失去从来不用的东西时才会有的狂怒。

负担得起的心态,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自由,是公道、厚道、仁道的喜乐。能否担得起财富,在乎持财者的心,不在乎财物的量。好书不应只有悬宕和幽默,还要有深沉厚重的内涵,托尔金在这里(以后也一再)深刻地揭示了罪恶源于骄傲贪婪、拯救来自谦卑舍己的真理。

快乐返乡

在美妙的诗歌中,比尔博结束了他的冒险。冒险不舒服,但冒险塑造了他更成熟、美好的个性(参来12:11“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正所谓:

峰回路转道绵远,绿苔芜石险阻多;
碧湖长雾暗雪山,度涧穿林屠龙去;

白云深处藏艰难,势到穷时妙转移;
临高俯视千万仞,壮士奋勇搏群魔;

整顿乾坤济时了,奇祥异瑞河清颂;
儿女歌笑牵人衣,布谷处处催春种;

凉月如眉挂树梢,满天星斗卧思乡;
不愿千金万户侯,凯歌只盼早归家。

原载于《校园杂志》1999年3、4月号,收入“怜恤”时有改动

相关链接:
与我共游奇幻国度——《魔戒》赏析(中)
与我共游奇幻国度——《魔戒》赏析(下)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