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的原因 20180715
传爱之家 2018年7月15日
约翰福音12:39-41
39他们所以不能信,因为以赛亚又说:40“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们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41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就指着他说这话。
神的预定
人为什么不信耶稣?从根本上讲,是神叫他瞎了眼、硬了心;我们能够信耶稣,是神开了我们的眼睛、柔软了我们的心。每一件事都在神的旨意当中,我们相信神统管万有,包括人的信或不信。虽然预定论很难接受,但圣经很清楚地这样讲,我们理应如此相信。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查验到底神叫谁心硬或心软,因为那是我们不能知道的、神隐秘的旨意;我们能做的,是在现实生活中避免一些不信的因素,增加一些信的因素。
人的责任
《罗马书》10章17节告诉我们,“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原文是“信是从听来的”。你要有信心,就要听神的道、听神的话。所以,不信的原因,从人的角度来看,就是没有听见或不想听神的话。譬如一个住在山洼里的老太太,到死都没有信,可能因为她从来没有听过福音。因此,我们需要差遣宣教士到全世界,希望人都能够听到福音,给他得救的机会。
有的人是有机会听到福音,但他不想听,他拒绝。弟兄姐妹,我们能够听、能够信,能继续听、继续信,这都是主的恩典。有的时候我们软弱,不想听或不想信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教会见证不佳
第一个原因大概就是教会或基督徒没有好见证,绊倒了人。因为教会牧师或弟兄姐妹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所以不想信、不想来或一时半会不愿意来了。
圣经中也有类似的例子。祭司以利的两个儿子,叫很多人不信。他们在会幕那里犯了很大的罪,一个跟服事的妇人行淫乱;另一个抢夺耶和华的祭物。《撒母耳记上》2章17节说:“如此,这二少年人的罪在耶和华面前甚重了,因为他们藐视耶和华的祭物”。“藐视耶和华的祭物”,小字说:“或作‘他们使人厌弃给耶和华献祭’”。我不想奉献、不想聚会、不想崇拜了,因为有人像以利的两个儿子那样不敬畏神。
不可否认,教会里有很多叫人跌倒的事,很遗憾;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不要跌倒。《路加福音》17章1节,耶稣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绊倒,就是使人不信,使人犯罪。如果我们的言行叫别人不信或犯罪,这个就有祸了。
耶稣还说人间一定有绊倒人的事,即总会有人说话、做事叫人不信——事实上,耶稣自己也令许多人跌倒,所以他才说:“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太11:6)。耶稣说过很多刺耳的话,如果人因着耶稣的教训跌倒,当然不能说是耶稣的错,这是我们的信心软弱。
在耶稣看来,一个人如果因为自己的恶行叫别人不信,那么,“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扔在海里”(可9:42)。听牧师讲道讲得不好,看基督徒有不好的见证,因此就不信了,这是令人遗憾的。我很希望藉着今天的探讨,帮助大家克服这种不信。
祭司以利是个老糊涂,他的两个儿子很坏,教会的核心同工——这一家三个人都不好,那一定绊倒了很多人。各位,你迟早会碰到教会里的问题,你自己在教会里也会制造问题。那我们该怎么办?我劝大家不要因此离开神,不但不要离开,甚至要更积极、正面地信靠上帝。
我的例子就是撒母耳的母亲哈拿。哈拿没有被圣殿里的情况绊倒,没有因为祭司的不好而失望、痛苦,反而继续来到圣殿祈求,甚至在那里得到安慰。
哈拿是一个爱主的妇人,但是很不幸,跟圣经里面许多敬虔的妇女一样,耶和华不使她生育(撒上1:5)。可能因为哈拿不生育,她丈夫就另娶了一个妻叫毗尼拿。毗尼拿不是一个好人,但是她能生孩子,会讽刺、伤害哈拿。
以色列人大概一年三次走很远的路,到圣殿或会幕来崇拜神,对哈拿来讲,本来是很愉快的事——“人对我说:‘我们往耶和华的殿里去。’我就欢喜”(诗122:1)。哈拿很爱上帝,一定喜欢去敬拜上帝,然而却在圣殿再次被毗尼拿羞辱,“以致她哭泣不吃饭”(撒上1:7)。于是哈拿就在那里祷告,求神赐给她儿子,并承诺有了儿子,就把这孩子献给神作拿细耳人。
哈拿一面祷告,一面哭,嘴唇动,但没有出声音,祭司“以利以为她喝醉了。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撒上1:13-14)各位,你在教会里服事,很有可能会碰到人家说一些难听的话,令你伤心;不要灰心,魔鬼总会藉着各样的事打击我们。求主给我们一颗善良的心,使我们说话行事都出自上帝的爱;让我们也有一颗坚强的心,不要轻易受伤害。
我非常欣赏哈拿的反应:明知去圣殿会被伤害,她仍然要去;被伤害得太厉害,她就去祷告;祷告得很沉重,又遭到祭司误解,居然还能谦卑地接受安慰。如果我是哈拿,这个时候很可能会忍无可忍撂下一句话:我以后再也不来了;然后再对上帝撂下一句话:我不要再信你了!你不让我怀孕,我祈求你,你又让我被误解,我还信你干嘛?
感谢主!哈拿有一颗非常善良、不为恶所胜的心。各位,我们都要坚强,让主的爱在我们里面,使我们不轻易受伤害。哈拿没有气得暴跳如雷或者哭得死去活来,她诚恳地跟以利讲:“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撒上1:15-16)
以利听了以后,就给了她一句很职业化的回答:“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撒上1:17)哈拿居然真能平平安地去,“面上再不带愁容了”(撒上1:18)。她从这句话里得到了真实的安慰,感谢主!
在中世纪有一个神学观念(可能天主教到今天还是这样相信,我们基督教多少也有些相信),就是即便一个很坏的神职人员,他执行上帝的工作,还是有效的。这在中文里叫“事效”——事情的果效。一件事情有没有果效,不在于实施者的品行怎么样(如果在于这个人,就叫“人效”),而在于上帝是否给了他做这件事的身份。
天主教相信,一个神职人员,哪怕他很不好,但如果他讲出来的道、行出来的事是按照教会规矩做的,就还是有效的。哈拿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她不管这个祭司怎么不好,当他奉主的名、用神职人员的身份说“平平安地回去”时,她就相信平安临到了。当哈拿得到平安以后,我想她就放松了,一放松就怀孕了。
本来以利父子没有好见证,以利本人又误解哈拿,是可能叫哈拿跌倒的;可哈拿不但没有离弃上帝,反而得到安慰,进而怀孕生子,这实在很了不起!如果教会里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弟兄姐妹有一些不好的言行,愿我们都能有哈拿那样的信心,不被伤害。
教会缺乏好的见证使人不信,但如果我们有哈拿的恩典——越在糟糕的环境中,越能展现笑容和积极的态度,那真是美好。
2. 境遇过于艰难
导致不信的原因之二,可能是环境太过艰难。
以约伯为例:他先是失去一切财产,儿女全部死亡,后来自己又得了重病,他觉得活着很痛苦,上帝对他不公平。虽然约伯没有失去信仰,但他对上帝有很多的抱怨。各位,如果我们肉体生病,或遇到一些问题,长期没有办法解决,我们的信心可能会动摇。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旷野的以色列人。那四十年里面,他们的特点就是抱怨,不断想要回到埃及。环境太艰难(身体得重病,丈夫外遇或家暴等),向神求了半天也没改善,甚至变本加厉,所以,不想信上帝——旷野的以色列人是这样,《希伯来书》的读者可能也面临这样的试探。
《希伯来书》作者写这封信旨在提醒那些在逼迫来临时,想要放弃信仰的人。他们曾经胜过逼迫,但是面对新的逼迫,似乎要站不住了。他提醒这些人:“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来12:4),一定要想到神的应许是多么美好,带着信心忍耐等候。
进迦南之前,以色列人听了其他十个探子报的恶信,又抱怨、不信,以致神的怒气发作,让他们在旷野多走了38年。迦勒和约书亚虽然有信心,却因以色列人的不信受了连累,不能进到应许之地。他们(尤其是迦勒)完全有理由愤愤不平——自己没做错什么,因为别人的过错跟着受罚,实在冤枉。进了迦南之后,迦勒还是有好几年没有得到应得的土地,但他仍然能够很感恩、很乐观、很积极地去争取,因为他对上帝有信心。
愿艰难的环境不致把我们打垮,别人的伤害也不会把我们打垮;愿我们知道上帝的道是何等宝贵,能够信下去,且越信越坚定。
3. 环境太过舒适
环境舒适,一切顺利,容易叫人骄傲自大,觉得自己不需要上帝。
《申命记》8章12-14节说:“恐怕你吃得饱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银增添,并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气傲,忘记耶和华你的神,就是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
神让我们穷,我们就抱怨,不去信他;神让我们富,我们会骄傲,觉得不必信他;就算如《箴言》30章8节说的,“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我们还有可能半信又半疑。
人在任何一种情形下都可能不信,相反的,如果蒙神保守,在任何一种情形下都可以信得更坚定。环境艰难,我们就信患难能够生忍耐(如果没有神的恩典托住,患难只会生抱怨);环境舒适,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感恩,不一定滋生骄傲。
《圣经》里不少属灵的人,没有因为环境舒适而跌倒、不信,但以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以理非常敬畏神,这敬畏让他不管服事哪个王朝,不论身处何种职位,是高升还是被丢进狮子坑里,他的信心都更加坚定。
我愿每个人的环境都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多,身体越来越健康,但是你感恩的心也要越来越多,像但以理一样。当然我们也知道,人常常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舒适的环境的确容易让人堕落,我们需要时刻警醒。
大卫在被扫罗追杀、身处险境的时候,没有犯什么罪;他在王位稳固、生活舒适的时候,就犯了淫乱的罪,以致于得罪上帝。求主帮助我们,愿圣灵在我们身上做工,使我们在舒服的环境中,也能更加爱主——越舒服越爱主,越高升越谦卑,越被人称赞,越把荣耀归给上帝,越让人与我们同得福音的好处。
4. 圣经难以接受
还有人不信,是因为圣经的话语——要么看不懂;要么看懂了,却很难接受。
他们觉得《圣经》所讲的不合科学或“有违道德”——“亚伯拉罕是一个父亲,神怎么能叫他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献祭呢?”、“约伯那么好,神居然给他这么多打击,实在说不通”等等。很多人对《圣经》里上帝讲的一些话、让人做的一些事,难以接受。
比如,看到上帝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罗9:15、18),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当然,这些难题都是有答案的,都有合理的解释,但一般人总会觉得“这话甚难,谁能听呢?”(约6:60)。
当耶稣说:“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6:55),很多门徒就退去了。神的话的确有难懂或难以令人接受的地方,比如在教会里,姐妹遇到的打击通常会更多,因为圣经好像比较“歧视”女人,诸如“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提前2:12)这类的经文,让很多姐妹就不想信下去。
我们还看到神对某些人太好,对某些人似乎很不好,比如拣选了雅各,弃绝了以扫。我再一次说,这些疑问都有答案,我们今天不去讨论这些答案;我要说的是,面对这些,我们该有怎样的态度。当你读到这些难懂、叫你反感的经文时,要求主给你一个信心——既然圣经自己说,教会历世历代持正统信仰的人都说,这真是神的话,是宝贵的,希望你就愿意相信。
相信不是迷信,也不是不问问题,当然,你提问的态度应当是开放的——真的想寻求答案,让自己的理性能够明白,而不是故意挑衅、找茬。
《马太福音》13章就记载了门徒不懂就问的情形。耶稣在那里讲了一个撒种的比喻,他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3-8)
在这之后的一句话,看似没什么意义,却带给我很大的震撼。“门徒进前来,问耶稣”(太13:10),这话让我非常感动。这些人是耶稣亲自挑选的,很多时候也听不懂耶稣的话;但圣灵在他们里面做工,听到了难懂的话以后,他们的反应不是离开——不是我要走了,我不要信了,而是进前来问耶稣,更加亲近耶稣。
如果我们在教会里遇到困难,想要远离神却没有走,而是愿意为教会祷告,更加亲近上帝,那是美好的。门徒愚蠢,也曾多次被耶稣责备,但是他们遇到不懂的事,肯于“进前来,问耶稣”。愿我们遇到难解的事情,不会留下一句“这话甚难,谁能听呢?”,然后就退去,“不再和他同行”(约6:60、66)。
愿圣灵帮助我们,给我们一个坚定的、不被任何东西动摇的信念——不是我们的意志多坚定,乃是上帝的恩典托住我们,使我们确知,我们所信的是真实的。“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罗10:16)——常常没有人信,有的时候连我们自己都动摇了,我们要靠着神的帮助,总不离开耶稣;甚至就算问题没有答案,也更加地信靠耶稣,那就有福了。
《约翰福音》7章17节的经文很值得深思。耶稣说:“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 一般人在困惑的时候,通常怎么办?在人间我们对每一件事情做选择的时候,恐怕都是先看对不对、好不好,最后才下判断、做决定;但耶稣不是这样说的。
耶稣没有说,如果你晓得这个教训是出于神,就会立志遵行了——我们是这样的,确信真是出于神,才想要遵循。这很合理,但耶稣说的却是相反的:你先“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知道耶稣说的是不是出自神了(这不能应用在遵行人的旨意上,只能用于上帝身上)。
让我们不要先以罪人的标准,去衡量圣经的教训对不对;我们始终应有一个态度:主啊,只要是你的旨意,不管我喜不喜欢、明不明白,我都愿意遵守。你不是先验证了这个教训是出于神,才去遵行;而是先立志遵行,就会晓得这是出自神了。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心志,必能知道圣经的教训源于神,你在听神的话的时候,也能够更明白。
如果我们因着圣灵的感动,先相信上帝是真实的,即便有很多的疑问,还是愿意相信,就一定知道他的确是真实的。神国的法则是:不是先知道了才信——对上帝的话,总是先信了就明白;不是先明白,才去相信。求主帮助,当我们不明白、不懂的时候,仍然会信——这正是门徒们所做的,虽然困惑,但愿意进到耶稣面前,求问他。
祷告
天父,我们谢谢你的恩典和慈爱!求主同在,让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帮助我们在圣灵的带领下,立志遵着你的旨意行,并晓得你对我们的旨意是多么美好、多么良善。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