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赏析——真爱与活泼的信心(上)
载2017年5月5日“怜恤”微信公众号
参孙不忠的妻子对他说:“你是恨我,不是爱我”。(士14:16)后来情妇大利拉也说:“你既不与我同心,怎么说你爱我呢?”(士16:15)其实,参孙对她们言听计从,恭顺服帖。不过,无论是参孙的愚忠愚顺,还是她们的口蜜腹剑,都不是出于真爱,而是出于自私。
人对神无信,对人不可能有真爱,当时和任何一个世代都是如此。“爱”字虽处处可闻,但因为不信、不认识神,“爱”不过是私欲、情欲的表达,错误且伤人伤己。人只有被神赦免拯救、医治安慰、洁净重生才能活出真善美之爱。
《简·爱》(Jane Eyre)出版于1847年,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1816-1855)。夏洛蒂是牧师的女儿,全书充满丰富的基督教意象。
小说展示了在源于上帝、合乎上帝律法的前提下生发的真爱与信心是何等美好——高贵甜蜜、喜悦丰富、持久更新。不像多数人所谓的爱,不外是爱不离性、性不离乱;下流刻板、无趣无品味。纵使人人趋之若鹜,也不过显示出罪恶的庸俗和低级。读《简·爱》可收醍醐灌顶、春风化雨之效,让人的境界被高贵的心灵提升。
1 埃及地没有真正的爱
孤女简·爱出生在牧师家庭,从小寄居在舅妈家(舅舅也过世了)。这家人对她十分恶劣,却处处以恩主自居,还嫌简是个不知感恩的小讨厌。从这里,我们看到当时基督教的堕落,狄更斯也有过类似的描述。
作家们笔下的养父母、孤儿院、基督教慈善学校,这些原本要帮助人的个人或团体,有不少是伪善残忍、刻薄寡恩、敛财剥削、虐待孩童的;而他们却总是频频提醒别人自己有多好,对方是多么不知感恩。凡事谢恩是圣经的吩咐,也是基督徒的特点,但那应是受惠者自动、主动的流露,不该是施惠者的要求。
有毒的自由主义神学在18世纪传入英国,原来由福音派和敬虔派创建的基督教人道机构也逐渐变得不再相信超自然的上帝。人道失去神道的源头,就退化成令人厌恶的伪善。当然,我们在为基督教的堕落难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人文主义者,特别是批评、抵挡教会的各类政权制造出来的罪恶和苦难,是教会望尘莫及的。
良心会坏,但不会死。简·爱的舅妈虐待她(如同每个暴君一样),得找出虐待的理由——那就是简·爱很坏,应当被惩罚。由于暴君总是在欺骗,所以他们必须先反咬一口,提醒别人不要相信被虐者的话。简·爱生活在欺压与不公之中。然而,孤女虽小,也渴望拥有公道、怜悯、自由、真理、幸福。
表哥的蛮横、表姐的傲慢、舅妈的憎厌、佣人的偏心,使简·爱的内心在翻腾:为什么自己老是吃苦,被苛斥责备,一切努力都被践踏?为什么他们干坏事仍然被当作心肝宝贝,自己提心吊胆做好每件事,却被误解成调皮捣蛋、阴险鬼祟?天天如此,事事皆然,她不得不发出了“不公平”的呼声。
公平、真理、正义人人想要,因我们不希望遭遇不公的对待;但是,恐怕又不是人人都要得起,因我们自己也罪恶深重。绝对的公道将会带来人承受不起的刑罚,因此,求公道的同时也必须求同情和怜悯。除了公义慈爱的神,没有谁能真正赐下公道与怜悯,这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息——神的义(公道)正在这福音(怜悯)上显明出来(罗1:17)。
简·爱长大以后终于明白,她的那些“为什么”是别人的私心造成的。她和舅妈家的人不是同“一国”的,即便是血亲,别人对她也没有真爱。她渴望的一切,都只能在对上帝的信心和爱里才能得到。基督徒在这个上帝创造管理、却抵挡悖逆上帝的世界中,也是如此。
“不要爱世界”(约一2:15);“不要效法这个世界”(罗12:2);和世界“不要同负一轭”,不要“相配”、“相交”、“相通”、“相和”、“相干”、“相同”(林后6:14-16)。基督徒如果不是给予世界光和爱,却想巴结世界、被世界牵着鼻子走,那就上当了。
简·爱没有上当,她勇敢地反抗了舅妈。舅妈质问她怎么敢说出那些尖锐的话,简·爱回答:“怎么敢?因为这是事实!”很多基督徒对《诗篇》中咒诅的句子和圣经中公义报应的话不太能接受,其实,上帝的爱和义是不能分的。爱成全义,义引导爱。无公义、无真理的爱,根本就不是爱。
爱“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林前13:6),“昔在、今在的圣者啊……他们曾流圣徒与先知的血,现在你给他们血喝,这是他们所该受的……全能者啊,你的判断义哉,诚哉!”(启16:6-7)
包青天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奸人恶棍伏法、小民冤屈得直是大快人心的,满足了人们对公平的渴望。当然,我们基督徒承认:只有神、只有耶稣的十字架,才能使“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诗85:10)。《简·爱》虽是爱情小说,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本正义小说。
简·爱后来离开舅妈家,到慈善机构设立的寄宿学校就读。慈善机构都起源于恩慈怜悯的爱,可惜人的罪性会让这爱变质。简·爱在学业、品行方面都得到师生的肯定,但牧师督学却无故当众羞辱她,指控她撒谎。委屈的简·爱不仅伤心,也害怕大家相信督学的污蔑而不再与她做朋友,好在明智的校长和体贴的同学查出了真相。
伸冤不能只是被人接纳就算完了,伸冤必须真相大白。别人不能只是因为同情而爱她,爱她的人需要知道,她并不是董事长说的那样。我们再一次看到,世间——不管是舅妈家还是寄宿学校,都宛如埃及地,没有真爱,却充满伤害。血亲之爱也好,怜悯之爱也罢,都会被人的罪性败坏。
2荆棘地开出爱之花
从寄宿学校毕业教书两年后,简·爱到一个名叫桑菲尔德(Thornfield,荆棘地之意)的庄园去作家庭教师。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都很理想。后来,她见到了不常在此居住、忧郁哀伤、令人费解、却非常吸引她的男主人——罗切斯特。两人都聪明博学,体贴对方,也都有伤痛和难言之隐,于是爱的火花不断滋生。
小说这样描写简·爱的心境:
我毫无睡意,直到天亮。我在一片喜悦而不宁静的大海上辗转颠簸,既有欢乐的浪潮,又有不安的波涛,有时似乎旅途将尽,登陆上岸,和风助我顺利进入美境,但又有逆风把我刮回海中……
逆风真的在现实中出现了。当时的英国阶级森严,地位不高的家庭教师是无法高攀贵族的,何况罗切斯特还很有可能与一位漂亮的贵族小姐结婚。自尊心极强的简·爱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大的傻瓜,是有妄想症的白痴;身为孤苦无依、相貌平庸的家庭教师居然想和名门闺秀竞争。
但是,超越世俗的真理让简·爱坚强。她发现那位英格拉姆小姐装腔作势、徒有其表,而她自己才更配得上罗切斯特。尽管双方在财富、地位方面有天壤之别,但他们的心灵是真正契合的。
当然,现实还是在二人之间设下了巨大的鸿沟。当罗切斯特招待宾客时,以简·爱的身份,她只能躲藏在角落里。她满怀激情地欣赏罗切斯特的歌声,感受其中丰富的情感和力量。等到最后一个深沉雄浑的颤音消失,她决定离开。她的鞋带松了,扎好以后抬起身子和罗切斯特打了个照面:
“回客厅吧!你离开得太早了。”
“我累了,先生。”
他看了我一会儿。说:“而且心情不好,为什么?告诉我。”
“没什么!没什么!先生,我心情没有不好。”
“可是我肯定不好,而且很不好,再说几句,眼泪就涌上来了,现在已经闪动了,而且有一滴已经掉出来了。要是有空,我一定要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好吧,你先回房,晚安,我的……。”
这一对男女的爱情是那么含蓄且带着等待和忍耐,不知现代人还能不能体会这种美丽、良善的“爱的境界”?
雨露徐降,万籁俱寂,夜色渐浓,月亮初升,二人在花园里不期而遇。罗切斯特想要试探简·爱对自己的感情,就说如果他与英格拉姆小姐结婚,简·爱恐怕得离开庄园。
“好,先生,我马上就去找事……”我正要说“找到之前,可以留在这儿吗?”我闭住口,因为,我已经不太能控制自己的声音了。
当罗切斯特表示他从“未来岳母”那里听说爱尔兰有个合适的职位时,简·爱说:
“好远啊!”
……
“和什么好远?”
“和英国、和这里,还有……”
“呃?”
“和你好远。”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简·爱还提到,自己在这里没有被践踏、排斥;还认识了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她说:“一旦我得和你分开,我真觉得非死不可。” 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出埃及记》33章上帝和摩西之间的对话。以色列人造金牛犊得罪了神,摩西为他们代求。神应允了摩西,对他说:
“我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撵出迦南人、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领你到那流奶与蜜之地。我自己不同你们上去,因为你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恐怕我在路上把你们灭绝。”(出33:2-3)摩西闻此对神说:“你若不亲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们从这里领上去。”(出33:15)
有多少基督徒,只想要恩典而不要施恩的主;只想上天堂而不要天堂之君;只想进流奶与蜜之地而不想与神同行。当神说“我不去”时,很多人大概会说“那更好,那最好,我们本来就嫌你多余”。但那心中爱神的(如摩西)却会说:“你若不亲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们从这里领上去。”(出33:15)
是啊,流奶与蜜之地怎么能与主比?“你使我心里快乐,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诗4:7);“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诗16:2)。愿我们一想到十字架上的耶稣就愿意单单爱神、以神为乐。
简·爱在此表明,她是如此地喜欢罗切斯特这个人,而不像那贵族小姐,只喜欢他的财富和地位。保罗的话显出这种爱的真谛:“我所求的是你们,不是你们的财物。”(林后12:14)她只要与罗切斯特在一起就满足了。然而,这个合情合理又两厢情愿的盼望,却险阻甚多。(未完待续)
原载于《校园杂志》2005年7、8月号,收入“怜恤”时略有修改
相关链接:
《简·爱》赏析——真爱与活泼的信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