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约西亚王
载2017年11月7日“怜恤”微信公众号
前言
清代诗人陈恭尹在《读秦纪》中写到:“夜半桥边呼孺子(“呼”一作“哼”),人间犹有未烧书”。讲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未能烧尽天下之书,隐居下邺的儒生黄石公在圯水桥上试验张良,后授之幸存兵书助其成材的故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孺子可教” 的成语出自这里)
莎士比亚的戏剧《理查三世》三幕一景中葛罗斯特(后来的理查三世)有一句旁白,形容即将加冕的威尔士亲王(后来的爱德华五世):“才华早发,断难长命”。
中外文学作品中这两段不相干的文字,都可以用在少年有为的犹大王约西亚的身上。
呼孺子
犹大王亚们死于臣仆背叛(王下21:23),他的儿子约西亚8岁登基做王(王下22:1)。圣经说“约西亚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王下22:2)。8岁就成为一国之君,恐怕没有享受多少童年的欢乐;父亲的惨死和祖父玛拿西惹动神的烈怒(王下23:26)所带来的阴影,也可能长时间笼罩在他的心头。
“人在幼年负轭,这原是好的”(哀3:27),约西亚或许因此未像一般贵族那样去寻欢,而是去寻神——“尚且年幼,就寻求他祖大卫的神”(代下34:3)。当然,我们承认,任何罪人(包括约西亚)寻求神,都不可能是自己主动的,乃是神先呼召他,他才会去寻求。
耶和华在夜间呼唤童子撒母耳,撒母耳说:“我在这里”(撒上3:4);同样,约西亚也是在幼年就被神呼召了的人。神曾夜半床边呼孺子,就如神让施洗约翰在母腹中被圣灵充满(路1:15);亦如大卫在母怀,神就使他有倚靠的心(诗22:9);又如所罗门,在神的面前,自谦是幼童,并寻求神的智慧(王上3:7-9)。
愿基督徒父母都能知道,教导孩童寻求神,是可能的,是有福的,也是必须的。
未烧书
约西亚作王第18年,差人修理圣殿,大祭司发现了被遗弃的神的律法书。王听见神的话,知道以色列严重背道,大祸临头,就痛悔撕衣,立即吩咐祭司等找先知求问神。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后来也听到神的话,但他的反应却是用刀割书,用火烧尽全书(耶36:23)。骨肉相连的父子,竟有如此不同的灵性,也说明每个人的确要为自己的永生或灭亡负责(结18)。
约西亚王听道也行道——和百姓一起与神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王下23:3);同时展开行动,全面清除偶像,毁掉一切惹动神怒气的邱坛,包括耶罗波安所造、让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个(王下23:15)。当年耶罗波安要在这坛上烧香,从犹大来的先知就曾预言:“大卫家里必生一个儿子,名叫约西亚”,他要除灭在这坛上烧香的人(王上13:1-2)。三百年后,预言终于实现了——神的话安定在天,一句都不会落空。敬畏神的人都当怀着信心等候主,等候他的必不羞愧(诗25:3)。
约西亚的敬虔可谓空前绝后(王下23:25),我们在他身上看到,“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他心存诚实的人”(代下16:9)。他怎样帮助约西亚,也会怎么帮助我们,“因为神不偏待人”(罗2:11)。
命不长
神应许约西亚王:“我必使你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代下34:28)。这是指他死的时候,国家仍然存在,他不至像许多儿孙那样,被埋于外邦。约西亚39岁死在埃及人手里,这个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圣经说“在约西亚以前,没有王像他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王下23:25)。然而,这位最敬虔的犹大王,却死得和最坏的以色列王亚哈很像——都是在坚持(或顽固)中,去打不该打的仗,改装上阵后照样被弓箭射杀(参代下35:22-23;王上22:30、34)。
埃及法老尼哥要去迦基米施作战,本与犹大无关,约西亚却亲自出征去抵挡他;尼哥说:“你不要干预神的事,免得他毁灭你,因为神是与我同在”(代下35:21)。约西亚“不听从神藉尼哥之口所说的话” (代下35:22),执意争战,最终被杀。
约西亚的对手是异教徒,怎么会有神同在?神怎么会藉法老说话?这是我们可能会产生的疑问。事实上,圣经中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先知(巴兰)糊涂,神会藉着驴子讲话(民22:28;彼后2:16);门徒若不赞美,“石头必要呼叫”(路19:40);神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隐藏,“向婴孩就显出来”(太11:25);他“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林前1:19)……
神不是反智,神是让人“不要自以为聪明”(罗12:16)。约西亚极有可能因成功进行宗教改革而产生了骄傲,最终导致人亡政息。信仰靠政治推动,总会有其后遗症(当今亦然,教会的复兴只能依靠圣灵传扬圣道而实现,不能指望政令帮忙);而国力弱小、军事上又是外行的约西亚,在没有神呼召的前提下,一意孤行对抗埃及,可谓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可叹一代明君,不幸英年早逝。有成就的属灵人,岂能不戒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