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教真谛与十架真义


载2017年10月26日“怜恤”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本文系康来昌牧师为卡尔·楚门(Carl Trueman)的著作《宗教改革:过去、现在与未来》(Reformation: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中译本所写的序言(文中所引原书内容均用灰色表示),收入本刊时略有修改。 卡尔·楚门(1967- )是英国改革宗神学家和教会历史学家,现任教于美国费城西敏神学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Philadelphia),同时担任宾夕法尼亚州安布勒(Ambler)房角石长老教会(Cornerstone Presbyterian Church)牧师。

改教运动是指16世纪由马丁·路德指责天主教而引发的变动。华人文化的“入世”、“务实”使华人学者对这项运动并不感兴趣,最多把它看作太平天国式的社会运动(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等),缺少深入到神学和信仰层面的研究。

西方福音派的大趋势是反改教运动。自牛津运动(1833年由牛津大学一些英国国教高派教会的教士发起的宗教运动,其目的是通过复兴罗马天主教的某些教义和仪式来重振英国国教)以来,福音派名人纷纷回归罗马天主教怀抱,有的福音派与天主教举办联合布道会,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中的福音派甚至寻求与罗马的合一。福音派史学家乐马可(Mark Noll)声称改教运动过时了;新保罗观反对路德;新正统派巴特和受他影响的福音派重释加尔文等等,这些发展让人对改教运动日益生疏、误解、反感。

在这个大趋势中,改革宗神学家卡尔·楚门(Carl Trueman)的小书《宗教改革:过去、现在与未来》,精简准确地推介改教运动,澄清历史,指引未来,非常难能可贵。笔者希望本书能促进华人教会对神、对十架神学、对基督完成的荣耀救恩的正确认识,从而能更谦卑,归正、改革得更合神心意。

改教运动的真谛

一般人印象中的改教运动,就是批判教会腐化、反对赎罪券等。这固然是组成部分之一,但并非重点。天主教在改教运动前后,对自身的道德及管理的错误有所反省,改教家们绝不像倪柝声或很多华人独立教会那样,要建立一个“完全合乎圣经,完全由得救、得胜的圣徒组成的教会”。那是重洗派和乌托邦教派思想,并不合圣经,也与改教家的思想无关。

改教家不仅没走、而且拒绝了完美主义的道路。他们知道,在主再来之前,人间的教会和圣徒只能靠主不断完善,不可能达到完全。路德说的是:我们同时是圣徒(义人)和罪人。他们最关心的不是“天主教的败德” ,而是“天主教的败信”——天主教的教义败坏了使人得救的信仰。

改教家指出,人做什么事(道德)都不能承受永生、不能进神的国、不能得救恩(路18:18、24、26);只有相信“凡事都能”的神(可10:27)才可以承受永生(约3:16)、进神国(约3:5)、得救赎(徒4:12)。 路德、加尔文等改教家是在告诉人:慈爱的神,如何在基督里、在基督的十字架上,成全他对人的拯救。

当路德后来理解神在基督里成就的事,他才真正明白罪的严重性,以及神的拯救之恩有多么的彻底。对加尔文和其他改教家来说也是如此:他们的整个神学都跟主耶稣基督的位格与工作结合在一起,而且这显然密切关系到他们对基督的高度重视(昌按:唯独基督)、对罪的深刻理解(昌按:唯独信心),以及对神奇妙恩典(昌按:唯独恩典)的赞叹(昌按:荣耀唯独归给神)。若一个人看轻其中一项,就会连带看轻其他几项。(第34页)

福音主要不是谈到任何特定人士对神的经历;而且若要作出有益的见证,这见证就必须反映出神在基督里成就的奇妙大工。然而,我们太常发现见证变成只是在表达个人对神的经历。我认为若容让这种见证蔓延下去,就会使福音派教会渐渐迈向自由派的道路,因为归根究底来说,自由派其实就是将信仰上的真理缩减为个人或群体在信仰上的自我感受。(第32-33页)


改教家强调神的恩典和神在基督里的恩典——称义只能靠恩典,只能在基督里。“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3:24);“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罗11:6);“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神面前称义”(加3:11a)。

改教家没有曲解保罗——因信称义的道理是耶稣教导和成就的。 “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路18:13-14a)

改教家没有用新约否定旧约,新旧约是一致的。《希伯来书》11章提到的信心伟人多是旧约人物;《以赛亚书》64章6节说:“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 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

路德和加尔文根据圣经(唯独圣经)把罪人的困境和神荣耀的救法宣讲出来,这是改教运动的精神及核心。这种精神就是路德强调的“十架神学”。

十架神学的真义

华人教会在讲十架神学时,往往像电影《耶稣受难记》描述的那样,认为基督和基督徒的生活是苦难的、悲惨的。但这不是路德的意思。

十架神学家看待这起事件(昌按:耶稣被钉)的方式,是透过信心的眼睛,以及透过神对自己的启示所提供的标准。所以他们看见一幅截然不同的图画:不是一个罪人,而是唯一无罪的那一位;不是失败,而是胜利;不是愤怒,而是怜悯。我们在十字架上看到的,不是一位罪犯的失败,而是那位荣耀君王的胜利;不是邪恶势力的得胜,而是善胜过了恶;不是神降下令人绝望的咒诅,而是神赐下的福分。(第51页)

这话可以讲得再完整一点:十架神学是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林后5:21),表面上神惨败,实际上神全胜;是神的怜悯呈现为圣子替我们承受神的愤怒(赛53:10);是基督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路24:26);是基督为我们成了咒诅,使我们得到亚伯拉罕的福(参加3:13-14)。

十架神学在路德之后就一蹶不振,被自由神学肆虐的德国路德宗尤其衰落。在司布真的浸信会中、在宋尚节的布道会里,我们还更能听到、看到神大能的彰显。不错,自由派神学家,如莫特曼,也讲十架神学,但他们的观点却是偏颇的。

自由派神学在二十世纪重新发现十字架是神学研究的核心部分。这主要是由于苦难真实存在的缘故,无论这苦难是指这世纪发生的种族大屠杀的可怕恶行,或是指许多国家所忍受的灾难性贫穷。因为苦难越来越明显成为人类经验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自由派神学家就试图强调圣经教导的这个层面,而我认为他们主要是想在这种黑暗局势中为基督教神学辩护。就像在此之前的社会福音一样,这种苦难福音抓住了基督教的一些真理,但它在强调这些真理时,却牺牲了其他的基督教基要真理,例如“普世人类都犯了罪”的真理。(第53页)

十架神学强调圣子取了肉身,以人类的软弱之躯来履行律法的一切要求,来忍受违法该受的一切痛苦和羞辱。这是救恩论中重要的“归算”和“代赎”的观念;也是基督论对正统的迦克敦信经的应用 ;在牧养和伦理上,也是信徒得安慰、鼓励、盼望的唯一途径。否认或曲解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的异端,会败坏教会的见证,夺去信徒的平安。

路德有一句名言:“若你要跟我谈论神,就别忘了跟我谈论他的人性。”这句话的重点很简单:神是在基督的道成肉身里,向我们显明他是一位恩待我们的神……这位神满有怜悯,他预备要迎接罪人进入他的同在,犹如他们从未犯过罪一样;这位神也极为慈爱,他乐意救人脱离身体和灵魂的各种捆绑,以致他们可以认识真正的生命;这位神也极为伟大,他预备虚己并在十字架上承受可怕的死亡,好叫人类可以永远不死。(第54页)

于是,基督的人性位居路德的神论的中心,因为基督的人性使我们看见神的怜悯与恩典。这就是为何路德如此关心基督的人性临在于圣餐当中——他无法想象神能在基督的人性以外,以他的恩典与我们同在。我认为路德在这件事上过于夸大其词,但我们可以理解他所看重的事,即他认为神的怜悯只会在耶稣的人性上彰显出来。此外,对路德来说,位居中心的不只是基督的人性,这人性更是指他受苦的人性,因为神得胜的恩典是在十字架上,在这死亡的黑暗、痛苦和悲惨上,以如此奇妙又奥秘的方式,向那些有信心之人显明出来。这就是为何路德的整套神学可以相当准确地被归纳为:不断尝试指引人来认识神在肉身中(拿撒勒人耶稣)显现并他钉十字架。(第54-55页)

为了带领我们进入天堂,我们可以说,他必须先把我们丢进地狱;这也就是说,为了使我们品尝福音带来的自由与喜乐,他必须先使我们对自己的义感到绝望。(第58页)


改教运动不仅把救恩完全建立在信靠基督上,不仅把荣耀完全归于神,而且也给信徒动机和动力来效法基督,舍己爱人——“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约13:34)

结语

很多人都知道,印刷术的发明使路德的著作和德文、英文圣经迅速流传,这是改教运动成气候的重要原因。本书则提醒大家,神的道被印刷和阅读的确宝贵,但同样、甚至更宝贵的,是神的道被传讲和聆听。只有在基督里,在神书写和传讲的道里面,人才能找到恩典的神。传道不只是传播(Preaching is not simply communication),传道是把神带到会众当中,正如《以赛亚书》66章2节所言:“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

改教家提醒每个时代的人,基督教主要不是提供一套道德法则,好让我们以此法则常常内省;基督教是要我们向外看,看那我们所扎的(参亚12:10;约19:37)、“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来12:2),“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1:21)。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