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复活节特刊【一】主受难
载2018年3月30日“怜恤”微信公众号
怜之修
哥林多前书15:3-4
3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4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耶稣从受难到复活的时间表并不确定,本文采用较为普遍的说法——星期五受难,星期六安息,星期天复活。
耶稣在星期四深夜或星期五凌晨于客西马尼园被捕,被先后带到亚那和该亚法、彼拉多、希律面前受审。巡抚彼拉多在极不情愿的情形下判了耶稣死刑,使他在各各他被钉十字架,于下午3点死亡。
彼拉多和希律查不出耶稣有罪,祭司长和犹太公会利用伪证定了他的罪(可14:56)。在耶稣被钉10年之前,即凯撒提庇留八年(参路3:1),罗马元老院规定,一个人从被定死罪到处决之间,要有10天的缓刑期(四世纪米兰主教安波罗修要求把这个期限延长到一个月),目的是给死囚留下翻案的机会。所以,对耶稣的速审、速决,并不合法。
砍头、枪决、毒气或电椅等死刑方式都很快;钉十字架最残酷的地方,就是从执行到断气之间往往超过24小时,甚或3天以上。而耶稣几个小时就断了气,令彼拉多非常吃惊。
很多基督徒对耶稣受难的理解有盲点或误区。电影《耶稣受难记》(2004)和一些讲道、绘画都将耶稣的受难再现为皮开肉绽、痛苦难当,这没有错;但圣经刻意避免这些,对耶稣肉身之苦处理得轻描淡写:
把耶稣鞭打了,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太27:26、30、35);用荆棘编作冠冕给他戴上(可15:17);把十字架搁在古利奈人西门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路23:26,圣经没说耶稣背不动了,也没说他三次跌倒)。
耶稣之死的独特,不在他肉体有多痛——凌迟更痛,也不在他表现多沉着——不少人死得更加淡定。圣经要强调的是:“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林后5:21),接受了罪的刑罚。马丁·路德说,耶稣为我们成为所有罪犯——杀人犯、强奸犯、欺诈犯等的集合,只有这样,神对他的击打才是公平、有效的。
“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53:5-6)他不是被咒诅,而是成了咒诅(加3:13);天父也离弃他(太27:46),使他彻底贫穷——却让我们因他成为富足(林后8:9)。
怜之祷
主,你每日背负我们的重担,常常忍受罪人的顶撞和冒犯,是不是天天都是你的受难日?在你眼中,我们是不是就如彼得所说:“狗所吐的,它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彼后2:22)?我们是不是应当劝你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我们这些猪狗践踏了珍珠,又转过来咬你(太7:6)?
主啊,我们感谢你!你的道成肉身、钉于十架、死里复活,是一次发生、永远有效,且胜过一切罪恶的!
主,求你帮助我们不犯罪、少犯罪,一旦犯罪了,也快快回到你那里;求你让罪恶的我们,因着你的赦免、拯救和修剪,更加圣洁、善良、美好。我们也求你让每一个教会和基督徒,都常常仰望十架,在我们的失败和你的全能护理中,不断成长。
愿我们能像弥迦那样说:“我的仇敌啊,不要向我夸耀。我虽跌倒,却要起来;我虽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作我的光。我要忍受耶和华的恼怒,因我得罪了他,直等他为我辨屈,为我伸冤。他必领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见他的公义。”(弥7:8-9)
也能说:以色列啊,教会啊,日子必到,我们的墙垣会被重修,我们的境界会开展。当那日,人必从亚述,从埃及的城邑,从埃及到大河,从这海到那海,从这山到那山,都归到教会。(弥7:11-12)
“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余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弥7:18-19)
我们感谢、赞美、敬拜你!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怜之赏
这幅《钉刑图》是德国小镇伊森海姆(Isenheim)一个医院教堂里祭坛画(altarpiece)的一部分。医院位于圣安东尼会的修道院内,收留因食用污染谷物患了麦角病(ergotism)的人。这在当时是绝症,病人不但皮肤溃烂以至于死,精神上也会遭受极大的折磨。
修士们希望他们照顾的病人在死去之前,心灵能得到一些安慰。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ünewald)被要求画出可以减轻患者精神痛苦的祭坛画,以帮助他们获得内心的平安。
画的左边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穿着绘画人所处时代修女或护士的服装;耶稣所爱的门徒约翰扶着她(参约19:26);抹大拉的马利亚跪在十字架下,神情悲痛,旁边放着预备膏耶稣的香膏。抹大拉的马利亚所处位置的高度原与病人赏画时的视线持平,作者意在让患者体会她的痛苦,以获得安慰。
画的右边是施洗约翰指着耶稣说:“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这个手势画得有点夸张,带给人“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联想。约翰脚下有一只背负十架的羔羊,被刺伤,流血到圣杯里(代表圣餐)。
画的中部当然是最重要的人物耶稣。他被画得比正常人像高大一些,以便引人注目。耶稣身上有许多伤痕和血迹,甚至还有坏疽的症状——他的手是变形的,脚的样子也很扭曲。作者想要以此暗示医院的病人,他们的痛苦已经被耶稣承受。据说此画作成以后,带给麦角病患者很多安慰,也加深了一些神学家对耶稣代赎之死伟大意义的认知。
代赎的观念在中世纪受到如此重视,很令人欣慰。我不敢说这幅画有多了不起,但它留给人的印象的确是非常深刻的。